全球播報:影響一生的12個自律法則
4月15日晚上8:00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暢銷書作家、心理咨詢師周慕姿
分享《對“應該”說不,獲得情緒自由》
點擊下方預約按鈕,預約直播
看過這樣一句話:
人一切的痛苦,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。而自律,恰恰是解決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徑。
年輕時不以為然,一味地放縱,追求眼前的快樂。
可隨著年歲漸長,才愈發(fā)深刻地體會到:
唯有自律,才能給我們應對世事無常的底氣。
12條簡單的法則,助你養(yǎng)成自律的習慣,擁有長久快樂的能力。
年初,張頌文因為《狂飆》大火,而在這之前,他熬過了近20年無人問津的日子。
他大學畢業(yè)的前三年,見組被拒800多次。
很長一段時間里,他每天晚上七點半,掐著菜市場收攤的時間,去買便宜菜。
當被問及,那些年是怎么扛下來的,他只說,因為熱愛表演,所以并不覺得苦,而是樂在其中。
人這輩子,做一件事不難,難的是日復一日的重復,即便遇到阻礙困苦、沒有反饋獎勵,依然能堅定前行。
唯有熱愛,能在漫長歲月中,陪我們沖破困難險阻,給我們持續(xù)努力,不斷精進的最強動力。
好的自律便是如此,以熱愛為驅動,在持續(xù)精進的過程中,感知堅持的快樂。
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?
要做的事情越多,越是一團亂麻,理不出頭緒。
越是想要面面俱到,越是哪件事情都做不好。
想要用自律約束自己,可到頭來,搞得自己,心情煩躁,疲憊不堪。
自律不是做好每一件瑣事,而是明白要事優(yōu)先,是懂得克制什么都想要的欲望。能取舍,有重點。
讓自己從瑣碎的事情中解脫,在關鍵節(jié)點上精準發(fā)力,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丹尼爾·卡尼曼在《思考,快與慢》中寫道:
重復且長時間的無盡忙碌,只要條件具備,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。難的是思考。沒有深入的思考,勤奮就沒有意義。
自律不是無效的忙碌,不是自我感動式的努力,而是深度思考后的高效行動。
每一次深度思考,都在迫使我們打破思維局限,過程或許痛苦,但結果往往受益良多。
越是面對錯綜復雜的問題,越需要依靠深度思考,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,直抵問題根源,避免無效努力。
做一件事,真正耗費時間的,大多都不是事情本身,而是行動之前,那個糾結、拖延的過程。
當你想要達到某個目標、做成一件事情時,可以先對任務進行拆解,從最容易實現的小事做起。
想學英語,就從每天出聲朗讀1分鐘開始;想練出馬甲線,就從每天1個卷腹做起;想要寫篇文章,就先動手敲出50個字來。
自律不過是從小事著手,讓自己立刻行動,總好過無謂的拖延。
朋友畢業(yè)后進了高校,剛開始那幾年,她總說時間不等人,每一分鐘都要用在刀刃上。說同事都太優(yōu)秀,自己要更努力、更自律才行。
每天起早貪黑,不是在上課,就是在寫論文、做科研。經常是困得睜不開眼了,還要逼自己再看一篇文獻。
直到失眠、蕁麻疹、甲狀腺結節(jié)找上門,她才意識到,自己以為的自律,不過是在透支身體。
去年她開始調整工作節(jié)奏,才發(fā)現,那些生活中留白的時間,反倒給了她更多關于科研的思路。
自律絕不等于,不給自己絲毫喘息,甚至在崩潰的邊緣強迫自己。
聰明的自律者,都懂得張弛有度,勞逸結合,在計劃中適當留白,不過度透支自己,才能持續(xù)前行。
你看那些,急于求成的人。
大多打著“自律”的旗號,開始時信誓旦旦,可三天沒看到效果,就覺得努力無效、自律沒用,便草草放棄了。
可自律不是一朝一夕,變化也從不是一蹴而就。
真正自律的人,大都相信長期主義。
他們不過分預期一天、一周可能帶來的改變,也不低估一個月、一年所能取得的進步。
長期主義的自律表現為,行動上不斷迭代,心態(tài)上靜待花開。
在自律的過程中,除了持續(xù)行動外,更需要定期的復盤與總結。
在復盤時,看自己是否始終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,以確保行動不跑偏。
在總結時,回看過往的得與失,分析原因、總結經驗、吸取教訓,才能讓經歷變成處事的能力,最終為行動助力。
真正的自律,不是盲目地低頭趕路,而是能夠時常復盤總結,不斷完善戰(zhàn)略,校準行動的方向,提升行動的效率。
莫言曾說:
真正的強大不是忘記,而是接受。
接受世事無常,接受孤獨挫敗,接受突如其來的無力感,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接受所有的困惑、不安、焦慮和遺憾。
生活中,我們很容易盯著自己的錯誤,反復質問,為什么會犯這么低級的錯誤?為什么連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?
但過度地從內心討伐自己,除了讓我們陷入精神內耗外,并無益處。
真正的自律,從不是苛責自己。
而是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,停止毫無意義的內耗,帶著一份平和、開放的心態(tài),輕松前行。
3月初,和朋友自駕去五臺山。返程時,因為山里下了雪,盤山道上冰雪堆積,我們在一個下坡處,失控撞上了柱子。
因為驚慌,孩子在車里大哭,我整個人不知所措。
而朋友拍了照后,立刻挪車,聯系保險、交警和4S店,半小時內解決了所有問題。
事后我倆聊起,她說當時驚恐、后怕、自責,各種情緒一起襲來。但她知道,那個時候,除了收起情緒,趕緊處理,其他都無法解決問題。
生活中,我們難免會因為一些人和事,或狂喜,或憤怒,或悲傷。
那個當下,你可以選擇放肆地宣泄情緒,但問題終歸要處理,而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擔。
自律是能在情緒襲來時,給自己三秒的冷靜期,讓自己重新拿回喜怒哀樂的掌控權,不被情緒左右,才能直面問題本身。
看到過這樣一句話:
“人不要給自己加濾鏡,也要學會打破別人加給你的濾鏡?!?/p>
生活中不難發(fā)現,人們往往在取得成績后,覺得自己做什么事都能成;獲得財富或關注后,開始變得目中無人,甚至心中無畏。
自省是一面鏡子,它能剔除加在我們身上的濾鏡,照見自身的局限,并告訴我們,別忘了人外有人、天外有天。
自律是能夠讓我們在漫長的余生中,經常自省、保持謙卑。
這樣才不會讓自己止步于前,才能不斷突破個人成長的上限。
“晚上不睡,早上不起,三餐隨緣”,好像已經成了當代年輕人的標配。
明明知道,人生這場馬拉松,說到底,拼的是健康。
卻不肯減少睡前追劇、打游戲的時長,好像只有這樣,才對得起夜晚的時光。
也不愿在忙碌中,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,在飯點給自己一碗羹湯。
可那些虧欠的睡眠,丟掉的三餐,最終都會由自己的身體買單。
好的自律,是懂得規(guī)律作息,關注健康。
如此,才不會讓自己因病,在人生途中黯然離場。
61歲的楊紫瓊,站上領獎臺時,她年輕的體態(tài)、手臂的線條、舉手投足間的力量感,都和獎杯一樣耀眼,而這得益于她多年來的健身習慣。
早起時,在床上做拉伸;刷牙時,鍛煉下肢力量;看電視時,做仰臥起坐;即便坐著不動,也會關注呼吸,讓腹部保持緊實。
她曾在采訪中說:“即便是房間那么點地方,甚至是酒店洗手間,我都可以做一套運動,不給自己找借口?!?/p>
你看,所謂自律不過如此。
堅持鍛煉能帶給我們的,不只是勻稱的身材、強健的體魄,還有敏捷的思維、明朗的精神,以及周身散發(fā)的青春氣息。
當你放縱自己時,輕松快樂,毫且無壓力;
開始嘗試自律時,會感到痛苦,經常想要放棄;
只有把自律變成習慣后,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。
自律不易,但每個點滴的努力,都在推著你成為更強大的自己。
愿你我都能在每件小事上修煉,于每個細微處努力,最終獲得自律的能力。
作者 | 江渚,讀書寫字用心生活。
主播 |賞新晴,視頻號:賞新晴讀書,公眾號:聽晴聲(ID:sxqreading)。
圖片 | 視覺中國,網絡(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)
▼最近微信改版
經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推送星標“十點讀書”
及時接收每晚新鮮出爐的推文
關鍵詞: